微吧推荐
查看所有吧>>
活跃用户
    为什么会有番茄工作法?

    番茄工作法的背景


         在工期快到的时候,谁能没有过焦急的心情?谁不想把工期再拖延几天呢,好让自己透透气?又有谁喜欢夜以继日地追赶工期?

    “请记住,时间是个贪婪的家伙,它不用任何手段就能轻松地击败你!”邦德莱尔(Baudelaire)在他的诗《时间》(1)里这么写到。贪婪是时间的本性吗?或者这只是对时间认知的一种方式?对大多数人来说,为什么人们在处理与时间的关系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呢?

    这种由“时间飞逝”所带来的焦虑是从哪里来的呢?

        思想家,哲学家,科学家,他们都曾试着给时间下定义,寻找人们能与时间和谐相处的关系,但是他们不可避免的被时间打败了。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,他们的追求也是不可能完成的。很少有人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见解,只是小部分人可以,比如,柏格森(Bergson)(3)的理论和明科斯基(Minkowski)(16)的理论,他们对时间有着深刻的理解,他们的理论是相辅相成的:

    ·  生成性。

    从抽象的角度考虑,时间具有可度量性,就像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测量物体一样,    我们也可以用“轴”来表示时间,并习惯地用秒、分、小时等单位来度量时间。所以我们就有了“期间”的概念,也就是时间段,可用时间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来表示。我们通    常说的”迟到”,在时间轴上也可用两点问的距离差值来表示。

    ·  时间的具体连续性。

    我们每天所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:起床、冲澡、吃早饭、学习、吃    中饭、打个小盹、娱乐、吃晚饭、睡觉,在孩童时期,小孩子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,    对时间有了认识,并进一步推演到抽象的时间概念,懂得用秒、分、小时来表示时间,他们发现不论做什么事情,时间总会流逝。

       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,对时间给人们带来的焦虑也就尤为明显——时间是自然的产物,难以捉摸,不确定地流逝着,朝向下一刻发展。我们如果逼着自己去追赶时间,不让它流逝,我们会感觉到力不从心,被时间压迫,被奴役,被打败,随着时间一秒一秒过去,这些感受就会来的更强烈。渐渐地我们就失去了追赶时间的激情。“两小时过去了,我一件事都没做成;两天过去了,我还是一件事都没做成。”原本我们很明确的告诉自己,今天我可以完成任务,当我们疲惫的时候,我们又会想,今天能完成任务吗。原本明确的目标变得不明确了。

        时间的具体连续性则不一样,它是由具体的事件构成,冲澡、吃饭、学习、休息等,当人们在进行具体事情的时候,时间流失带来的焦虑会轻很多,所以它表示着焦虑的反面,就像舒缓的乐章,能够减缓焦虑。相反地,用尺标去度星时间,会让人觉得很有压迫感:再过10分钟就要迟到了,这两个小时内要写好论文。番茄工作法也可以说是应用了时间的具体连续性。


    • 分享到:
    排序方式: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